Toens™

闲人如同闲鱼

1989蝙蝠侠影评——探索双重身份背后的动机

猎影人:

KovacsSongcx:





(预警:本影评包含黑扎内容)


       蒂姆伯顿的蝙蝠侠系列不仅获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1989年北美年冠),同时开创性地设立了一种全新的超级英雄风格——黑暗、哥特式的布景与反英雄式的人物。


       不知是否受到之前《银翼杀手》中的赛博朋克风影响,影片最突出之处是其阴郁、混乱、潮湿肮脏的总体视觉格调,它使得观众能够最大限度体会其中所展现出的失去法律约束力及犯罪泛滥的哥谭市。当影片进行到高潮时,小丑和蝙蝠侠在拔地而起几乎冲破云层的教堂顶上决斗,破烂的钟楼和魔鬼雕塑也使影片的哥特风达到了极限。蒂姆波顿创立的超现实世界对于后续的蝙蝠侠相关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2005年诺兰的《开战时刻》同样搭建了一个充满蒸汽的阴暗哥谭市(最明显的就是那条挂在半空中的城市铁路)(不过在后两部作品里又减弱了),2017年的《正义联盟》开场部分的蝙蝠侠动作戏也发生在这样的哥谭市(扎克施耐德的画面被人夸来夸去,然而BVS中的哥谭看不出任何独特性,反而在JL中可能是由尾灯拍摄的这一小段中展现了优秀的美术指导)。

       《蝙蝠侠》中的人物特点和这样的视觉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80年代蝙蝠侠的人物形象经历了巨大变化,86年弗兰克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以及88年阿兰摩尔的《致命玩笑》奠定了这位超英的黑暗基调,分别让蝙蝠侠和小丑都以全新的方式重获新生,尤其是蝙蝠侠在英雄和反英雄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和这两部漫画作品相似,波顿的作品则是在真人层面进行了重定义。影片从普通人Vicki Vale的视角出发,试图探寻是什么让布鲁斯韦恩蜕变成了一个扭曲的双面人物。片子开始的两个强盗从侧面描绘了一个像鬼怪一样半真半假的,作为恐怖符号的义警;女主角接触的布鲁斯韦恩是一个行为举止奇异的花花公子;观众眼中的蝙蝠侠是一个充满压迫感、愤怒、能够毫不犹豫取人性命的冷酷角色。杰克尼克尔森的小丑是个人认为最经典的一版,仅次于莱杰。导演的安排虽然刻意但有意思,他给了小丑一个明确的起源:蝙蝠侠和小丑分别是促成另一方蜕变的根本原因。 


       简单评论一下人物的塑造。一般超英起源电影的着力点应当是英雄的成长,这一点是89版蝙蝠侠非常薄弱之处,逊于2002的蜘蛛侠1、2005《开战时刻》、2008《黑暗骑士》(不属于起源电影但是人物成长非常出彩)和2017《神奇女侠》,这些是刻画成长最出色的电影。但是个人认为算不上硬伤,因为本片的中心是揭示双重身份的背后动因。接着是小丑,尼克尔森版将幽默隐藏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中,和莱杰版比起来多了些从容,甚至略带一丝优雅,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方面。这个角色的内核和基本要求是把握好外在的无序和内在的有序,外在做出疯狂滑稽之举,内在不论怎样不可捉摸都在冷酷地朝一个纯粹的最终目标前进,比如《致命玩笑》中的“证明一个观点”、《黑暗骑士》中的制造纯粹混乱。





(黑扎时间:)


       相比而言,扎克在2016BVS塑造了一个徒有其形的蝙蝠侠,造型和动作戏还原漫画,人物动机和最后的转变完全没有说服力。一处硬伤是,ZS为了性格上的所谓黑暗给人物预先设定了前置条件(罗宾之死和打击犯罪20年后的心灰意冷),而不是渐进式塑造性格,一般观众不可能产生同理心。虽然蒂姆伯顿的有所类似,但他把相当分量的笔墨投入到解释性格的转变上(比如闪回),而ZS一字未提。说得过分一点,ZS对于人物内核的理解甚至远不如2017《乐高蝙蝠侠》,后者对于蝙蝠侠的自负、孤独、对于家庭的恐惧都展现得相当到位(即使表面上是个话痨谐星)。某种程度上或许应当感谢ZS,让蝙蝠侠从北美4e+级别的IP沦落到2.5e-级别,而这个过程仅耗时2年。卖拷贝在《变形金刚》系列解锁相同成就尚且花了5年~


       最后在说一下吸引我观看这部电影的丹尼叶夫曼的配乐。The BatmanTheme成为了影史的经典配乐之一,6个音的主题充满压迫感,前升后降,后半段下降的两个音暗示了一个躲在暗处的阴郁身影,这个主题巧妙地表明了韦恩的双重身份。后来这个主题又被他用于正联中。看电影时我最好奇的是小丑的主题,结果是一段华尔兹舞曲,完全出乎意料(出现于专辑第4轨Kitchen, Surgery, Face-Off)。


       尼克尔森版最喜欢的台词:“你不会打一个戴眼镜的人吧?”


       作为一名老爷粉从2016.3.25开始对扎克积怨已久,这次只说了几句,等海王上映、写所有DCEU电影盘点时再展开来骂~

 
评分:8.0/10(原评分7.5,粉丝加成和影片的开创性加0.5)

评论

热度(199)